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和北京市教育大会精神,扎实推进教师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走深走实,强化对党外学术骨干和青年教师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11月5日下午,学校举行“驼铃”教师领航工作站成立仪式暨首批入站青年教师座谈会。校党委书记王文举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党委副书记欧阳沁主持。

王文举指出,青年教师和学术骨干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学校高水平研究型财经大学建设的重要力量。成立“教师领航工作站”是学校党委不断增强政治引领,深化教师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也是强化人才强校战略的有力举措。

王文举在座谈会上对首批入站的成员提出三点希望。一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凝聚奋勇前行强大动力。要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牢牢把握教育的“三大属性”、建设教育强国的“六大特质”“八大体系”“五个重大关系”和“五项重大任务”,对标对表《北京市贯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实施方案》和《加快建设教育强国首善之区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十年、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发展等重大课题,从实践中凝练科研方向、提升创新能力,让学术成果真正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新时代首都发展。二是要胸怀“国之大者”、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把“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融入教学科研全过程,以高尚的道德情操涵养师德师风,更好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引导和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三是要坚持守正创新,担负改革发展责任使命。要把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要紧密结合学校实际,统筹推进第五次党代会精神落实和“十五五”规划编制,聚焦“强国建设,首经贸何为”的主题主线,立足学校定位、优势和特色,紧紧把握学校一流学科建设提速增效的战略契机,找准自己的发展成长路径,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欧阳沁介绍了“驼铃”领航工作站的筹建情况。他表示,工作站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学术骨干和青年教师为重点工作对象,致力于打造集“政治吸纳、思想引领、发展赋能、交流共进”于一体的成长平台,帮助青年教师和学术骨干人才筑牢思想根基、赋能个人发展。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工作站的筹建工作,在广泛调研、择优推荐、严格把关的基础上,首批17名成员入站。将工作站命名为“驼铃”,具有传承与远航的双重含义,既代表着学校的办学初心,也寄托着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希望入站教师不辜负学校党委的期待,把个人理想融入教育强国建设、融入学校发展大局,在躬耕教坛中实现人生价值,在服务国家中彰显使命担当。

党委常委、党委组织部部长赵广,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人事处处长王晓婷,首批入站成员、国际经济管理学院教师肖雅清、华侨学院教师杜悦共同为工作站揭牌。

为帮助青年教师筑牢思想根基、提升专业素养,相关部门精心挑选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习近平论教育》《AI未来进行式》《教育新语:人工智能时代教什么,怎么学》等理论著作与专业书籍。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付琳,校工会常务副主席曾庆梅,为入站教师代表、法学院教师牛正浩、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教师柯洪捷赠书。

座谈会上,华侨学院党委书记崔颖、国际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姜蓓蓓分享了二级党组织加强政治引领、做好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有益经验。他们表示将更加积极发挥学院党委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以“政治引领”为方向,筑牢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根基,赋能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提升,助力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与成长。

首批入站教师依次交流发言。他们围绕“在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研究型财经大学的发展目标中实现个人职业成长”和“科学制定学校‘十五五’规划,不断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引领培养与发展支持的力度”等主题,结合自身工作与成长实际,谈感悟、提建议,既有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坚守,也有对职业发展的理性思考;既有对学校工作的肯定,也有对未来发展的期待。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教师领航工作站”建设工作,将坚持政治引领、强化发展支持,扎实开展理论学习、实践调研等活动,帮助青年教师提升理论素养、提高思想觉悟;将坚持多方联动合作、强化精准培养,增强对青年教师和学术骨干的思想引领和关心关爱;将坚持示范带动、强化氛围营造,充分发挥“培养一个、带动一批”的示范作用,引领更多青年教师共同进步,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资源和人才支撑。
劳动经济学院党委书记何勤、财政税务学院党委书记韩静、法学院党委书记张益铭、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党委书记解小娟,首批入站教师等共同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