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院金融系教师支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主题,围绕领会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科学制定学习方案,精心组织学习培训,大力营造学习氛围,激励教师党员们聚焦教学、科研和服务主业,紧密结合教师党员的需求设计、开展支部活动,力争金融学的专业建设与思政建设有机融合,牢牢捆绑在一起。党员教师积极、出色的业务能力,赢得了学校和学院的认可。
一、继续深化理论学习,支部活动有特色、有抓手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践行“互动式、开放式、研究式”学习要求,继续建设学习型教师党支部。支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2021年7月1日认真组织线上学习讨论活动,大家纷纷撰写学习心得,心底呐喊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这一强而有力的口号;支部召开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组织党员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中国共产党简史》。同时,支部书记带头学习,多次参加北京市党支部云课堂开展的各种主题讲座;11月1日,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支部创新活动形式,通过建立线上社区,开展“周周线上社区小打卡”活动,成功组织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凝心聚力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主题的学习接龙活动。目前,“周周学习小打卡”的学习活动还在持续,疫情并未阻断党员们的学习热情,截止至2022年5月3日,党员们自我学习、并分享学习经验的学习动态已经高达144次。
二、课程思政与支部建设紧密结合,凝聚思政建设共识
金融系教师支部通过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支部建设,力争做到“凝心聚力、多措并举、日常思政”,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的引领和保障作用,组织一轮又一轮的学习研讨活动。目前,支部已经成为课程思政的重要载体,辐射全院全体教师。2021年9月27日和10月13日,以“传帮带”交流午餐会的形式,邀请教学卓越奖老教师进行经验分享。11月17-18日,学院邀请支部党员尹志超同志和高杰英同志进行红色金融专题讲座。此外,凭借“周周线上社区小打卡”活动共享思政教学资源、案例,随时随地在平台提供各种“思政案例素材”。11月22日,支部组织思政系列专题会,第一次主题为“大革命时期红色金融艰难探索”。12月3日,支部邀请新进教师马思超同志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分享,提高新进教师的业务能力。支部书记带头研讨,分享《金融学》课程思政的设计与思路,坚持“不变”中“求变”的初心。在思政教育有机融入课堂的示范课上,高杰英同志先行示范,打磨技艺,分享经验。12月9日,支部书记带头申请的党建创新创优项目参加学校答辩。12月14日,支部结合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以“赓续百年初心,担当育人使命”为主题召开师德教育活动。会上,郑宁同志以“牢记初心使命、不负伟大梦想”为主题分享了自己对党百年历史的认识。2022年1月,金融系主任带头申报并获批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一般课题。3月,支部书记积极参与到学院与中国钱币博物馆共建红色金融教育基地活动,为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贡献力量。同时,支部书记积极配合参与学校“红色经贸”建设方案的筹备工作。4月,支部根据学院“红色金融”发展规划,积极组织核心课程思政案例研讨会,不断提升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专业思政的认识。
三、完善基层党支部制度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支部始终秉持支部建设贯穿课程思政建设这一信念,坚持执行韩宪洲书记提出的“课程思政和党支部建设的‘双螺旋提升’”的工作机制,聚焦立德树人主题、凝聚思政建设共识。以院党委课程思政建设推进会为平台,打造支部战斗堡垒,课程思政溢出效应不断彰显,取得较好的成绩:1人获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1人获北京市教学名师称号;1人获校级本科教学卓越奖二等奖;1人获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课件”一般项目;1人获校级课程思政案例设计立项;3人获校级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及以上;1人获校级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三等奖。
支部借助校外资源,不断提高支部党员老师们的政治素养,提高支部凝聚力,心往一处、团结一致。在建党100周年与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71周年之际,支部组织党员观看影片《长津湖》和《跨过鸭绿江》,并积极邀请兄弟支部的党员同志一同参加,加强支部与支部间的交流,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
根据校内巡查的意见反馈,支部继续完善基层党支部各项制度建设,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每月至少召开一次支委会议,补充支部手册中的支部情况概要,落实党费按月记录等问题,积极补短板,至今各项整改已经落实到位。
金融系党支部决心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继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凝练专业特点、打造支部特色,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成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逐渐成为推动学院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的“先锋队”,发挥“微细胞”作用,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