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中共党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优秀共产党员,一直坚守在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把国家需要作为自己研究的重点方向;他是金融保险领域的青年学者,其科研成果为推动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做出了积极贡献;他是北京市第十三批人才京郊行挂职专家,为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和“两区”建设贡献了首经贸学者的一份力量。
三尺讲台 成就非凡人生
赵明热爱教书育人事业,将立德树人思想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早在少年时期,教师的圣洁和崇高品质就在他的心中根深蒂固,从此便在心中萌发了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愿望。研究生毕业后,他梦想成真,成为一名光荣的高校教师。站在神圣的讲台上,他不曾忘记自己的誓言,不曾动摇过这颗立德树人的初心。凭着这种对教育的赤诚之心和强烈的责任感,他在平凡的教学工作中永远保持着一种崇高的敬业精神、忘我的牺牲精神、无私的奉献精神。他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灵魂的工程师,在一堂堂生动的课程中用激情和热情感染着每一名学生,用犹如甘泉的知识灌溉着每一名学生,用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滋润着每一名学生。
积极探索教学改革与课程思政
从教以来,赵明始终将“用心教好每一堂课、真挚对待每一名学生”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不断鞭策和审视自己。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学生的眼界和品味不断提升,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往往无法满足学生的期望。他不断探索教学改革,主持的教改项目——创新实践型高端人才培养研究,提出了基于PBL与CBT结合的特色课程建设思路。通过改变原有“教师讲、学生记”的古板授课模式,以PBL为导向的案例教学中,将案例贯穿课程所有章节和知识点,实现以案例为基础进行课程知识讲解的目标。在总结教学改革经验的同时,赵明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建设,主持并完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的建设工作,将课程思政建设与教师党支部的党建工作相结合,组织了一系列的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研讨会,不仅为保险学课程挖掘出了较为丰富的思政元素,还提出了互动式和案例式的课程思政融入方法,将科学精神、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品德修养等育人内容“润物细无声”地融入保险类专业课程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思政飘香”。
百折不挠 追求学术真理
赵明坚持真理,具有学术精神,在科学的海洋里勇往直前,不惧任何的艰难险阻。科研之路注定是铺满荆棘的,前路漫长而艰辛,走在这条路上,就应该学会咀嚼苦涩。尤其是青年科研人员,刚接触科研时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对于赵明来说也不曾例外。在他踏入学术大门的初期,连续多次申请国家级课题均以失败告终,而怀着一腔热血的他、对未来充满期许的他,并没有因科研生涯开局的碰壁而自我否定。反而,是那份单纯、那份热爱,使他能够放平心态,谦虚的向同事和前辈请教经验,从校级课题的申请开始、到省部级课题、国家级课题,他一点一滴地积累,一步一个脚印地进步,最终成功获批了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等多个项目,并成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青年学术创新团队带头人。获得了课题资助,相当于得到了国家对研究方案的认可,那就应该对得起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为了高质量的完成课题研究,目前他已在《中国人口科学》《统计研究》《保险研究》等国内本领域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并发表英文SCI/SSCI论文多篇,同时出版学术专著多部。其中,部分研究成果在保险精算学领域内被广泛引用,受到同行学者的一致好评,并在领域内具备了一定的影响力。
发挥专业优势 积极承担社会工作
赵明作为中国精算师协会会员,参与中国精算师资格考试高级阶段课程的论证与设计工作,并参与编写中国精算考试大纲和教材,多次随同中国精算师协会出访调研,宣传中国精算师考试体系与中国精算教育;担任《中国人口科学》《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保险研究》《Frontiers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和《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等杂志匿名审稿人,当前已完成多篇统计与精算方向文章的匿名审稿工作;担任国务院全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专家,评阅专业硕士论文多篇;发起中国长寿风险管理青年20人论坛,目前已成功举办了两期,论坛有效汇聚了中国年富力强的长寿风险研究青年学者,形成了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立足首都 服务北京区域经济发展
赵明作为北京市第十三批人才京郊行专家,赴北京市大兴区商务局挂职1年。挂职期间,为北京市大兴区社会经济发展建言献策,并在北京市“两区”建设中贡献了一份首经贸学者的力量。大兴区是北京市“两区”建设的重镇,不仅拥有“双自贸区”,还被定位为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桥头堡,因此打造与国际接轨的开放政策体系,释放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活力,成为赵明同志所开展的重点工作。赵明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牵头制定了大兴区外资发展五年行动方案,并高标准完成大兴区实际利用外资的各项任务;牵头制定大兴区发展总部经济的支持政策,落实大兴区总部企业奖励的兑现工作,并制定了吸引跨国集团外资总部企业和外资研发总部企业的实施细则;牵头发起成立大兴自贸区商事调解中心,负责大兴机场自贸区企业商事纠纷的调解工作,为大兴自贸区企业搭建法律援助平台,助力北京市“两区”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